摘要:6月13日,以色列-伊朗局势升级以来,黄金市场表现相对平淡。要理解这一阶段黄金价格的异动并展望其未来“破局”路径,关键在于厘清黄金避险属性的底层驱动逻辑,以及剖析地缘博弈对黄金市场的具体影响机制。黄金石油分化:“跷跷板”效应显现自6月13日地缘局势升级以来,黄金与原油价格走势出现显著分化,形成阶段性的“跷跷板”效应,引发市场关注。原油:敏感上行。 原油对地缘风险反馈更为敏感。冲突首日(6月13日)
6月13日,以色列-伊朗局势升级以来,黄金市场表现相对平淡。要理解这一阶段黄金价格的异动并展望其未来“破局”路径,关键在于厘清黄金避险属性的底层驱动逻辑,以及剖析地缘博弈对黄金市场的具体影响机制。
黄金石油分化:“跷跷板”效应显现
自6月13日地缘局势升级以来,黄金与原油价格走势出现显著分化,形成阶段性的“跷跷板”效应,引发市场关注。
原油:敏感上行。 原油对地缘风险反馈更为敏感。冲突首日(6月13日),WTI原油单日大涨7.26%至72.98美元/桶,布伦特原油上涨7.02%至74.23美元/桶。至6月23日,布伦特原油一度触及79.04美元/桶,创近五个月新高。
黄金:脉冲后承压。 黄金仅在冲突爆发初期出现脉冲式上涨(6月13日伦敦金涨1.24%至3444.5美元/盎司),随后逐步回落至3350美元区间,累计跌幅约100美元,整体维持震荡格局。
历史经验表明,地缘风险引发的政治秩序冲突场景下,原油和黄金通常双双受益。理解当前黄金的“异常”表现,需从两个维度探讨:一是今年以来黄金避险属性的底层驱动逻辑;二是地缘风险传导至黄金市场的关键机制。
黄金避险属性的底层驱动:全球资金流向逆转
今年上半年黄金避险需求的爆发,核心驱动力在于全球资金流向的转变,其深层次映射了贸易摩擦对全球市场的冲击,最终体现为对“美元信用体系”的质疑。
一季度:转向苗头初现。 主流大国疫后财政叙事的逆转深刻影响了全球资金流向,引发风险资产波动。全球套息交易逆转,资金开始从美股等风险资产流出,部分寻求避险。3月份,标普指数与黄金的三个月回报率差距达到22%,创两年新高。
二季度:“去美元化”叙事扩散。 贸易战发酵加剧“滞胀”担忧,暴露了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矛盾及其信用资产(美债、美元)的脆弱性。这催生了“空美元信用资产、多代币资产(黄金、比特币)”的典型资产配置组合,“去美元化”交易主题得到强化。
地缘冲突能否持续驱动黄金?关键在两大机制
地缘冲突对黄金的影响复杂且难以量化。历史经验显示,单纯的地缘事件对金价的支撑往往难以持久(如2020年美伊对峙、2023年以哈冲突初期上涨后回落)。本轮冲突中黄金仅在首日上涨也印证了这一点。
地缘风险能否成为黄金持续上涨的催化剂,关键在于是否触发以下两大底层机制:
引发实质供给约束,改变宏观通胀趋势: 冲突需导致关键资源(如能源)的实质性供给短缺,从而系统性推升全球通胀预期。
引发持续资金流向变化: 冲突需导致权益和债券市场面临显著且持续的资金流出压力,避险资金需要大规模、持续性地流入黄金。
历史上符合这两个条件、推动金油联袂上涨的典型案例包括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2022年的俄乌冲突。
当前黄金“异动”解析:地缘非主线,资金流向稳
理解当前黄金的“反常”表现,核心在于认识到:地缘博弈尚未成为影响全球宏观资产定价的主线。
原油波动易理解: 冲突直接威胁伊朗原油出口(约160万桶/天)及海运通道,冲击原油供给预期,迅速扭转了前期过剩的预期和油价下行趋势,导致价格弹性增强。
黄金承压主因:
通胀预期锚定: 局势未明且美国介入后,关键通道(如霍尔木兹海峡)关闭风险降低,全球通胀预期未出现系统性上修。
资金流向未变: 观察6月中旬以来的全球资金流向,整体维持稳定。虽然冲突首日(6月13日)美股美债下跌曾短暂推升黄金避险需求,但此后(尤其6月16日后)美股美债趋稳,黄金缺乏持续的资金流入驱动,延续了5月以来的震荡格局。
展望:破局或待“衰退交易”催化
基准情形下,以伊达成停火协议概率上升,地缘风险进一步扩散可控。若局势未显著升级,黄金后续行情的启动需重新关注地缘之外的因素。
下半年黄金的驱动逻辑可能切换。若贸易框架逐步明朗,金融体系不确定性减弱,上半年支撑黄金的“去美元化”及避险逻辑的效力可能下降。黄金开启趋势性上涨的新催化,或需等待“衰退交易”伴随的流动性宽松预期升温。
(特别提示:以上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操作或投资建议。资料来源为官方网站或网络平台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)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