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研究“井喷”:24 篇深度报告背后的行业信号过去一周(6 月15–21日),至少16家券商合计发布24篇稳定币研报,从宏观、金融科技到传媒互联,多学科交叉视角几乎“刷屏”研究圈。国金、中泰、东吴、天风等机构率先推出专题/深度系列;中信证券则动员宏观、海外、银行、非银等多条线联动,显示头部券商对该赛道的系统性关注。研报之外,稳定币主题电话会议半月内已超30场,覆盖政策解读、产业链梳理与投资策略。研究
研究“井喷”:24 篇深度报告背后的行业信号
过去一周(6 月15–21日),至少16家券商合计发布24篇稳定币研报,从宏观、金融科技到传媒互联,多学科交叉视角几乎“刷屏”研究圈。国金、中泰、东吴、天风等机构率先推出专题/深度系列;中信证券则动员宏观、海外、银行、非银等多条线联动,显示头部券商对该赛道的系统性关注。
研报之外,稳定币主题电话会议半月内已超30场,覆盖政策解读、产业链梳理与投资策略。研究热度的背后,是券商对三大趋势的共识:
监管明确化——美国《GENIUS法案》和香港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双双进入落地阶段,为全球稳定币市场奠定合规基石;
支付与结算价值凸显——与锚定资产挂钩、波动性低、链上清算效率高,使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与链上金融中迅速“走红”;
从“灰色地带”到“制度化”——合规红利打开行业天花板,令券商愿意提前布局并形成研究壁垒。
资本追踪:概念股“涨声此起”、机构调研扎堆
在研报密集发布的同时,A 股稳定币概念板块亦快速“升温”。截至6月20日收盘,恒宝股份月内涨约66%,楚天龙涨65%,四方精创涨60%,雄帝科技涨23%;虽然部分标的随后高位回调,但机构调研兴趣并未降温。
京北方:6月迎来光大证券、华夏基金等28家机构,核心议题直指“稳定币+金融 IT”解决方案。
协鑫能科:同月接待16家机构,聚焦供应链金融与跨境结算潜力。
宇信科技:6月12–13日接受中信、申万宏源等调研,宣布与澳门科基会合作开发基于 Web3 的零售支付系统,并持续探索数字货币运营业务。
楚天龙:6月10日对外透露,正布局数字货币桥、跨境结算优化及智能合约设计,为稳定币落地场景储备技术。
券商投资建议大致分为两条主线:
发行端。率先申请牌照、合规确定性高的稳定币发行商;
应用端。具备支付、跨境贸易、供应链金融等场景闭环的产业链参与者,以及掌握 RWA(现实资产代币化)资源、银行托管与支付清算能力的标的。
政策落地与产业竞逐,合规浪潮中的新基建
全球监管加速,为行业注入“确定性”。
香港:5月21日立法会通过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,年底前开放金融机构申请发牌;
美国:6月17日参议院通过《GENIUS法案》,为美元锚定稳定币建立首个联邦框架,预计 2025 年 8 月前完成众议院审议及总统签署。
政策利好同步带动互联网巨头竞逐:
蚂蚁国际 宣布加速投入区块链与稳定币大规模应用;
京东科技 计划四季度在港上线锚定港元稳定币,先落地自营跨境结算;
阿里链 RWA 项目聚焦供应链与贸易金融场景,为实体经济提供数字化资产桥梁。
与此同时,央行层面首度关注稳定币——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6月18日陆家嘴论坛指出,稳定币及央行数字货币正缩短跨境支付链条,也对监管提出新挑战。这意味着央行、商业银行与科技企业三方正共筑数字支付新基建:一端是法币信用与合规框架,另一端是企业级技术与全球场景落地。
短短一周,24 篇研报、30余场电话会议和多起机构调研,勾勒出稳定币从“概念”迈向“产业”的加速度。监管明确、场景丰富、资本活跃,让稳定币不再是加密圈的小众话题,而是数字金融全球化的关键一环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未来需要兼顾牌照壁垒与场景拓展两条逻辑;对于行业从业者,合规与技术双轮驱动,将决定谁能在新一轮支付变革中占据高地。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